经线
梭
8月16日上午,为调查鲁锦与嫁妆的渊源,南京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了菏泽市鄄城县西曹村,对当地村民进行了采访调查,深入了解了鲁锦的艺术价值。
本次采访对象是50多岁的张大娘,张大娘对队员们的到来表现得十分热情,给队员们展示了她年轻时织的鲁锦。张大娘如今已年近花甲,却仍旧能够背出当时传唱的《棉花段》:“奇溜嘎达去轧棉,一边出的是花种,一边出的是雪片......旋风子转,络子缠,经线姑娘两边站,织布就像坐花船,织出布来平展展,送到缸里染青蓝”。据张大娘介绍,上世纪70年代的鲁锦还只是叫做棉布单子,是用来制作床单,被面儿等嫁妆的必备物品,出嫁的时候能够为自家姑娘备上几匹上好的鲁锦,是每个家庭的愿望。
张大娘虽不怎么识字,但织布却是一把好手,她织的布用色大胆,艳而不俗。张大娘表示,她15岁开始织布上机,一直织了七年,如今虽已多年不曾织布,但是仍旧为女儿留有鲁锦嫁妆。
当被问及鲁锦现在越来越罕见的问题,张大娘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如今工厂越来越多,妇女也开始在外工作,而现在商业繁华,日常所需都可以在外买到,鲁锦的需求也逐渐减少。同时现在的年轻人认为鲁锦嫁妆土气,低档,愿意在家织布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见到这些棉布单子,而我给女儿们留的棉布单子也不知道她们会不会接受。”
采访结束后,队员们感触颇深,有队员表示,虽然鲁锦做工繁琐复杂,在很多方面确实会被质疑,但作为艺术品却是不可替代的,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不应该被放弃。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通讯员:曹素格
2017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