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亚沙尔·许库尔,女,新疆克州阿图什市松它克乡阿兹汗村人,1992年1月5日生,南京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012级学生。在校期间,与他人一同创办了“民族博览协会”,组织多场文艺晚会。并多次参加志愿活动赢得校“优秀志愿者”称号。热情洋溢的笑容总能感染身边每一个人,在人生的路途中,她用乐观面对所有磨难。
她在“悬崖边”翩翩起舞
她是一个来自新疆小村庄的平凡女孩,但又因为种种际遇拥有一颗并不平庸的心。生长在一个有许多兄弟姐妹的家庭,哥哥待业没有收入,弟弟妹妹都在上学,父亲重病无法撑起家中的重担,这些年一大家6口人的花销都依靠母亲微薄的务农收入。这个笑起来眼睛里闪着光的女孩,生活给予她的不全是恩赐,更多的是一个接连一个的困难与挫折,但她说:“面对困难,坚持一下就好了,总会变好的。”
离家十余载,求学之路多艰辛
因为家庭与地域原因,木亚沙尔在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就已经离开父母在外求学,到现在已然十余载。外面的世界是精彩的,但更多的是无奈。一个瘦小的孩子只身在外,家中的情况也不太乐观,十几年来经历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成就了今天这个坚强阳光的她。她说,还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到县城里上学,那时在舅舅家借住,寄人篱下的日子总有不便,对此她的回忆却仅有感激。舅舅家里也有几个小孩,那时为了怕她在家里被欺负、被排挤,舅舅总是站在她的一方为她撑腰,吃饭的时候把肉都夹给自己。她说因为很小的时候就离开父母跟舅舅生活在一起,舅舅就像自己另一个爸爸一样亲密。
因为成绩优异,小学结束后她来到了石河子读“疆内初中班”。刚到石河子便因为体质很差还有一点水土不服生了一场大病,在医院住了大半个学期没有去上过课。还有让她不能适应的就是从之前的维语的大环境来到一个用汉语交流和教学的地方,并且在此之前没有学习过汉语,一方面缺了很多课,另一方面她甚至听不懂老师的话也看不懂试卷上的题目。在最开始的考试中,成绩总是在班内排名倒数。幸运的是,当时她的班主任对她十分关心照顾,在她康复回校后,组织了各科老师在晚自习时间给她补习落下的功课。不仅如此,在课间或者休息时间,班主任有时还会拿来食物,给她拌面吃,她说:“是因为一路上有这么多人的帮助,她才走到今天。”后来在初一结束分班时,她的成绩已经跻身全校前十几名的行列了。 高中时,她以新疆优秀学生的身份来到天津读“内高班”。
2004 年,“内高班”开始施行,旨在不断缩小边远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让广大边远贫困地区的青少年也能接受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提高生源质量。因为这样的政策与机遇,木亚沙尔来到了天津,开启了新的征程,而她的命运,也从这里开始,跟那些未能考上“内高班”的同学们画上了分叉的轨迹。在天津,“内高班”的同学与汉族人一起生活学习,这是与“疆内初中班”最大的不同。虽说这是一个让人成长的机会,但背后所要付出的艰辛确是大部分人所不能忍受的。学校将来自边远贫穷地区的她们随机插入到原本已经组合好的班集体里,突然加入的学生总是很难融入一个业已成型的班级,加上语言交流上的问题,最初在天津的日子很不好过。身体总是出问题,在陌生的城市里孤立无援,家庭压力大,这一切都让她感到背着一座大山,那段时间里她一直告诉自己:要开心面对生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就是这样一颗坚强的心,抵挡了一切未知旅程可能发生的变故的侵袭,她逐渐适应,逐渐找到最好的生活方式。
但生活怎么可能会一帆风顺呢?高考前夕,因为学业的繁重和巨大的压力,她的身体出现了问题,严重的胃疾让她每天无法进食,而且当时还得了阑尾炎,疼痛让她在那段备考的时间里夜不能寐。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这一切她都没告诉父母,强忍着病痛结束了高考,直到回家后检查家人才知道她每天在遭受多大的罪,医生说:“若是再晚过来一个星期,人可能就没了。”回想起来,她与家人仍心有余悸,但是这个坚强的姑娘,从来都是有苦自己扛,不给家人添麻烦。
感谢身边人,她怀揣爱上路
无论是小学老师还是预科班班主任或者是大学辅导员,对于他们,木亚沙尔的态度永远是感激与回报,总是会说:“欠身边人太多,每一个人都那么好。”虽然话很朴实,但却都是满满的感激之情。预科班时期,那个总是给她补习功课,给她做饭吃的数学老师,到现在她还在联系,还会见面。对于那个把自己手机送给她用的邻居家叔叔,她的感谢只能用很多句“他人特别好”来表达,但那种心情却实实在在溢于言表。
遇见最多帮助她的人则是在大学期间。刚来大学时,她就一直为学费的事情发愁,虽然已经拼命挣钱但依旧没有补上缺口,院里的领导老师得知情况后,极力为她申请减免学费。她说自己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老师的帮助。她眼里的冬天是寒冷的,但南京的冬天却又是温暖的,有一次,院里的辅导员唐老师送给她许多衣服,有呢子大衣、羽绒服等等,还跟她说了许多关心的话。听到唐老师说,“有困难就来找我”时,她的感激之情是难以形容的。正是因为这许许多多人的帮助,她从没抱怨生活也从未想过放弃,而是带着感谢,带着热爱乐观地走下去。
因为家庭情况,刚来大学时她是想过放弃回家的,但到校后发生的种种事情都让她觉得南财是一个很有爱的地方。她的室友也给她特别多的帮助,在她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给她打好开水,帮她带饭,给她买药等等,多到不胜枚举,这些事情虽然有很多她都无以回报,但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面对生活,她有的是一颗感恩的心和勇往直前的勇气。
热爱生活,她舞动青春
虽然饱尝生活的艰辛,木亚沙尔却依旧是那个爱好舞蹈,喜欢用音乐与舞蹈来感受生活的人。小学期间,她经常荣获“优秀少先队员”等称号。那时的她不仅成绩优异,而且还经常组织全校同学表演各种各样的节目,她说:“还记得那个时候每个星期四下午,她都会和学校老师还有班干部一起组织文艺晚会,趣味运动会等活动,生活十分精彩。”幼时的记忆可能是遥远的,但这样的经历的确为她在大学这个广阔舞台发光发热奠定了基础。
刚到大学,因为自己是少数民族而且擅长文体活动,她萌发了一个想法,就是聚集南财不同民族的学生,创办一个社团,用美食节、摄影展览、文艺晚会等活动来向全校学生展示各民族不同的风情,让大家能够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和谐包容。就这样她和几个小伙伴创建了南京财经大学的“民族博览协会”社团,该社团隶属于公共管理学院,汇集了哈萨克族、蒙古族、藏族等多个民族的在校大学生。她们曾在南财大福建路校区的大活礼堂表演舞蹈,木亚沙尔的编舞天分在这样的大型晚会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舞者们曼妙的舞姿,流畅的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喝彩。到现在,这个社团已经在南财独具规模,经常有活动在大活礼堂上演,她的那个小愿望也算是在大学里实现了。
不断前行,她拥抱生活
家庭情况的不乐观让木亚沙尔变得坚强有担当,大学期间除了获得国家助学金,享有学校的学费减免待遇,她还经常做兼职,养活自己也贴补家用。曾在南财图书馆做过一段时间的勤工助学,将学生还回的书按照编码在书架上归位,这样繁重的工作对于身材瘦小的她来说是很大的挑战。那时回到宿舍,常常都是累得倒在床上一点都不想动。除此之外,她还发过传单,做过调查问卷,帮超市做过促销员等等。促销员这样的工作对于曾经无法跟汉族人交流的她是极具难度的,但这样的经历让她获得了成长,这种成长不仅仅是汉语水平的提高更是对生活认知的加深。
而今已经大三的她要为毕业求职着手准备了。前段时间,她给途牛递交了网上简历,通过一系列的面试,她获得了该公司信息整理的工作,每周星期一、星期三、星期六她都需要工作整整一天。虽然学习与工作同时进行对体质不太好的她是一个沉重负担,但为了弟弟妹妹,爸爸妈妈,她坚持着,也努力着。南京的伙食她有些不习惯,每天几乎都只吃妈妈寄过来的馕,为了省钱,每天顶多只会吃上两顿饭,偶尔才会改善一下伙食犒劳自己。问及这样的饮食习惯怎样年复一年的坚持下来,她吐吐舌头,“为了家人好过点”,话语间可爱又令人心疼。
感恩生活,回报社会她在路上
木亚沙尔说:“这辈子得到过太多人的帮助了,我想欠他们的永远都还不完,所以只要我能做的,都会回馈给这个世界,把爱和帮助传递下去。”高中时期,虽然课业繁重,木亚沙尔已经开始了她的志愿之旅。她曾在养老院给老人们跳舞,给他们带去欢乐;也曾在公交站为路人指路。上了大学后,大一时她首先加入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的志愿服务部,在那里,她和她的部门成员曾经一起举办外场为山区捐款,课余时间她去过南京博物馆为游客讲解,当时讲解的是“云锦制作过程”,直到今天她依旧朗朗上口,也因此多次荣获我校“优秀志愿者”的称号。
作为一个边远地区的孩子,她非常清楚教育对于一些不发达地区的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有许多非常贫困的地区甚至没有学校,学生只能学到零星片语的知识。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大一暑假,她与初中同学来到新疆极其落后的地区开展了为时一个月的支教。在那里,她看到太多求知若渴的学生,但更多的是因为家庭条件的限制一生都不会再到学校学习的孩子。因为知道自己来到外面的世界常常有语言沟通的障碍,所以那一个月她努力教那些孩子汉语,告诉他们外面的天地更加广阔,她说:“因为地区落后,有太多孩子没法走出去,而一生受困于此,她希望能尽自己所能给予那些孩子一点帮助,也希望能有政策改革让他们更早地接触学习汉语。”
寒假期间,和田发生了地震,她没有做一个旁观者,而是参与了当地一个有声望的清真寺组织的大型募捐。善款全部用来购买生活用品以供灾区人民渡过难关。她就是这样一个感恩的女孩,忘却苦痛,却从未停止将爱传递下去的脚步。说起未来,她说:“无论自己将来会做些什么,也无论境遇如何,我都不会停止帮助他人。”帮助他人总能让她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并激励她在这条路上不停地走下去。”
虽然生活常常不尽人意,但人总要不停向前走,就算在“悬崖”边上依旧也要淡定地翩翩起舞。她是这平凡的世界里的一个小女孩,却也拥有足够令人钦佩的品格。她说自己想要的不多,只是渴望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能长一点,机会能再多一点,希望父亲的身体会有所好转。没有抱怨,只有一张面带笑容的脸,“坚持走下去吧,生活总会好起来的。”她这样说。